第(2/3)页 朱棣还记得尹兴每次与自己对视时,眼神中总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,仿佛在刻意隐藏着什么。 此刻受到朱棡这番话语的启发,朱棣脑海中各种线索如闪电般交汇碰撞。 他猛地一拍大腿,眼中瞬间闪过一道亮光。 仿佛一直笼罩在心头的迷雾,被一阵狂风吹散,顿时恍然大悟。 原来尹兴之前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拘谨与敬畏,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意。 朱棣终于意识到尹兴的种种表现,并非仅仅源于他个人的性格或是对权势的畏惧,而是与当下这错综复杂的局势紧密相连。 身为燕王的朱棣,不禁暗自佩服尹兴的心机深沉。 同时他也更加谨慎地思考,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愈发复杂的局面。 “三哥,你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! 原来尹镇抚之所以选择藏拙,就是为了能够麻痹林震这个庐州府卫指挥使,从而诱使其接下协助王将军护送粮草的任务。” 一直静静站在角落里,宛如一尊雕塑般沉默不语的郑遇春。 听到朱棣恍然大悟的言语后,像是心中积压已久的情绪,再也无法抑制。 他缓缓抬起头,微微张开嘴唇,轻轻地叹了一口气。 这声叹息,悠长而又沉重,仿佛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说的思绪与感慨。 郑遇春的目光有些游离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。 那叹息声在安静的营帐内缓缓散开,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。 虽没有激起惊涛骇浪,却也在众人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。 周围的人都不禁将目光投向郑遇春,试图从他这一声叹息中,揣测其心中所想。 郑遇春却依旧沉默着,只是那微微皱起的眉头,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隐忧。 朱棡皱着眉头说道:“郑副指挥使,你似乎有话要说。 这里都是自己人,有什么话不妨畅所欲言。”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,郑遇春这才缓缓开口说道:“卫所指挥使属于正三品武官,在卫所中拥有最高的军事指挥权。 如今整个大明共有内、外卫 547个,还不知道有多少像庐州府卫这样被世家大族渗透的!” 第(2/3)页